同心聚力 融创未来——四川民族广播开播70周年座谈会暨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融合传播力提升研讨会在蓉召开

来源:藏地阳光网讯
发布时间:2025/10/31

藏地阳光网讯:今天(10月31日),四川民族广播开播70周年座谈会暨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融合传播力提升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回望七十年光辉历程,共商四川民族广播高质量发展大计。

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李鹏在致辞中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四川民族广播始终坚守理想信念,牢牢把稳意识形态"方向盘",深耕"责任田",忠诚履行民族语主流媒体职责使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新闻宣传工作全过程,创作推出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生动描绘雪域高原与千里彝乡各族群众携手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画卷。70周年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当前,四川广播电视台正处于全力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关键时期,四川民族广播作为川台构建垂类特色品牌的重要一员,要主动将转型升级深度融入全台"一盘棋"变革体系,在内容生产、渠道建设、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大胆探索,为川台系统性变革提供民族特色宣传方面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

△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李鹏

1955年10月1日,四川藏语广播正式开播,开启四川民族广播第一声;1979年10月1日,四川彝语广播响彻大凉山的千年火塘。作为全国唯一藏、彝、汉三语同频播出的省级媒体,四川民族广播节目内容涵盖新闻、专题、文艺三大板块,打造多平台新媒体账号,形成民族语言节目传播集群,全景展现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一跃跨千年"的历史性巨变。近五年来,共有156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其中策划制作的广播访谈节目《其美多吉》斩获中国新闻奖,主创的广播剧《英雄格萨尔》入选广电总局"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重点项目。近期,民族频率荣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讲话中,四川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德武、四川省委涉藏办副主任张德发、四川省民宗委二级巡视员沈宗辉、四川省广电局副局长杨静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四川民族广播70年来在民族宣传领域发挥的"定音鼓""压舱石"作用。

张德武指出,四川民族广播70年来始终弘扬主旋律,及时传递党政之声,积极传播新闻信息和先进文化知识,提供文艺娱乐,为维护民族地区稳定,促进涉藏涉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丰富藏族和彝族同胞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德发表示,四川民族广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积极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他从涉藏工作角度,强调要强化传播效能,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沈宗辉聚焦民族团结主线,肯定四川民族广播在省"两会"文件翻译及同声传译、双语演讲比赛等工作中的贡献。

杨静结合行业实际,明确民族广播需让民族广播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农牧民群众。

△四川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德武,四川省委涉藏办副主任张德发,四川省民宗委二级巡视员沈宗辉,四川省广电局副局长杨静

主题发言环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州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围绕"民族广播在民族地区宣传报道的作用""跨平台融合传播的路径""常态化合作机制"等作主题发言。

基层听众代表及民族广播新老职工代表围绕传递党的声音、弘扬民族文化、凝聚团结力量等深入交流,建言献策。

△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明光,阿坝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依当措,凉山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苏小红,中共喜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谭柏

△阿坝州红原县龙日镇壤噶夺玛村牧民桑都,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村民果基达光,原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肖俊西,民族广播在职青年职工代表李强

同时,四川省原副省长张作哈就彝语广播宣传工作提出要求,要在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宣传中持续发力,成为彝区发展的"信息引擎";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罗布江村表示,民族广播在涉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党的声音穿透高原牧场。

△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张作哈,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罗布江村

座谈会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李远杰主持。他指出,座谈会围绕提升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质量、深化融合传播两大核心任务,凝聚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基层群众及广播工作者的智慧与力量。要以此次座谈会为新起点,大力推进民族广播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广、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