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如何打造?阿坝州三举措全力推进城乡环境品质提升

(藏地阳光网讯)以做深做实城乡环境质量提升行动为重点,形成城乡环境质量提升"1+6+N"工作模式(即一个总体方案统领、六大提升行动支撑、N项专项攻坚协同),成立领导机构,创新工作举措,深入实施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植被修复等六大提升行动,点状攻坚"2+5""三化、两提升"行动等工作,全力推进城乡环境品质大提升、形象大改善......10月27日,阿坝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世伟介绍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功能品质的主要举措、成效及特色亮点。
以基础设施为抓手,建设美丽城镇新家园
没有坚实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就难有高品质的人居环境。近年来,阿坝州全面实施"精城优镇"行动计划,提升核心城市能级和辐射功能,系统构建"5+8"中心镇建设矩阵,着力打造唐克、薛城等一批"一县一镇"示范样板,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效应。
持续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桥梁、供水、供气、供暖、供氧等设施更新,实施项目116个、累计投入资金43.6亿元,有力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特别是汶川县城市公园、红原县综合管廊、若尔盖县集中供氧、马尔康市城市更新、松潘县历史文化名城等建设焕发出崭新活力,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285个、城市危旧房355套,增设电梯354部,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民生改善惠及30367户。
以环境治理为重点,塑造"远来近悦"新环境
阿坝始终把环境改善作为提升人居环境的核心任务,集中攻坚"脏、乱、差",推动环境"净化、绿化、规范化"升级。
开展"全域无垃圾、城镇无污水"专项治理和"广告牌、店招店牌、公共厕所、通信线缆"等专项整治,出台农房建设、公厕管理等10余项管理意见和标准,清理城镇、农村卫生死角生活垃圾,整治规范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整治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顽疾,城乡空间秩序明显改善。在国省干道沿线科学布局48座"全年、全时段"运行公共厕所,实行"厕所监督员+管理员"工作模式,启用厕所留言评价系统,通过该平台解决公厕设施设备损坏、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实现"小厕所、大文明"的民生温度。整治通信线缆乱象,打造牧区县通信线缆整治示范段,推动线缆规范设置、视觉清爽。
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绿化美化行动,聚焦国省干道沿线、城镇出入口、州县交界等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实施"见缝插绿、立体增绿",完成景区绿化387亩,实施交通干线绿化967公里,开展铁路沿线植被修复1404亩,精心打造7个城市口袋公园,持续推进农村"四旁"绿化,让村庄掩映于绿树繁花之间,真正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图景。
以群众参与为活力,打造"全民共治"新模式
群众是环境治理的主体,更是最大受益者。唯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实现从"政府干、群众看"向"一起想、一块干"的转变。阿坝创新推出"全民参与、共治共享"机制,广泛开展"门前四包"责任制,引导城乡居民、商户、单位主动维护门前卫生、秩序、设施和安全;组织"每月大扫除""全民清洁日"等活动,累计动员超10万人次投身环境整治一线,凝聚起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强大合力。
推广"周曝光""积分制""红黑榜"等做法,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乡村自发成立"大院长""老年劝导团"等,形成"人人争当环境卫士"的浓厚氛围。依托"微网实格"平台,推广"你拍我办·随手拍"小程序,出台9条激励措施,对群众反映属实的问题给予微信红包奖励,累计办理问题、诉求1.5万余件,发放微信红包奖励8万元,实现问题"即发现、即处理、即反馈",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为民服务效能。
阿坝州如今的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公共服务日益多元,"远者来近者悦"的城乡新环境正逐步呈现、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