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17年 高原村小生源零流失
仲秋时节,穿越格聂南线,车行在静谧的高原牧场,不远处传来孩童的欢笑声,我们来到格木小学。
格木小学位于海拔约3900米的甘孜州巴塘县波密乡格木村,是全县唯一的村小。在三栋小楼和一间平房围成的学校内,异常热闹--在校学生168人,涵盖1-6年级。
办学17年,生源零流失。校长曲批说,最初,格木小学建在村委活动室。一块刷漆的木板,就是黑板。学校第一届学生,只有5人。2011年,曲批来校任教时,学校也仅有16名学生。
一年最忙的是招生季。"很多牧民觉得上学没用,耽误放牧、挖虫草。"曲批说,他骑着摩托车漫山遍野地寻访,一个一个地劝娃娃回来读书。
此后,经3次搬迁,在成都市双流区的援建下,格木小学建了教学楼、宿舍、食堂等;优化供水设施,让孩子们洗上热水澡。
良好的教学生活设施是第一步,真正留住学生的是用心用情的老师。"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家长也尊重我们。"语文兼音乐老师扎西拉忠说,有一年大雪封山,学校断了粮,家长们肩扛马驮送来粮食和蔬菜,"被孩子和家长感动,老师更想教好孩子们。"
按照办学标准,格木小学配有教职工18人,每人身兼数职。"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但教得还可以。"数学兼体育老师泽郎格西笑着说,在上学期的全县教学质量评比中,格木小学与全县17所乡镇中心校比拼,成绩排第二。
截至目前,已有44名从格木小学毕业的学生考上大学。其中,不少人回到当地,投身乡村建设。距格木小学不远处,一个帐篷营地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今年,从格木小学走出去的9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回到格木,共同经营帐篷营地。运营团队成员丁真克珠介绍,帐篷营地由援建资金和村民集资修建,自己和同学分别来自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烹饪等专业,各展所长。开业至今,帐篷营地已营收近百万元,村里每户都有望领到分红。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都明确要求,"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格木小学,我们看到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大能量。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忧 宁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