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走进甘孜” 实地走访活动在甘孜州举行

来源:藏地阳光网
发布时间:2025/09/10

藏地阳光网讯:为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础,9月5日至7日,中央民族大学与人民政协网合作,深入甘孜州开展实地走访活动,就有关课题进行实证调研和理论探讨,并在康定市与甘孜州民宗委、四川民族学院共同举办"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走进甘孜"实地走访活动。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主任、中央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朱维群,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冯俊,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副院长、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严庆等一行专家学者、革命先辈后代及中央民族大学和四川民族学院的师生代表先后来到康定市雅拉乡、塔公镇木雅文化艺术博览中心、木雅文化传习所等地进行实地走访,并开展学习宣讲、共建基地、捐赠书籍等活动。


实地走访期间,朱维群、冯俊、严庆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喜饶尼玛、四川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拉加当周、朱德外孙刘武等在海拔3950米的木雅文化艺术博览中心围绕"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为当地干部、群众、学生进行了一场深入人心的学习宣讲活动。

朱维群在题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宣讲中表示,甘孜这片土地为理解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地域样本。当前,甘孜州各民族共同参与区域发展、共建共享现代化成果,正是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的生动实践,也为进一步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主动顺应这一规律,积极深化各民族的"三交",拓展交往的广度、增进交流的深度、提高交融的融洽度。核心目的,就是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所有民族成员的自觉认同和共同追求。


冯俊在总结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体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优良传统,又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要加大力度进行体系化、学理化的研究和阐释。


当天,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木雅文化艺术博览中心举行。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强世功通过视频致辞。他指出,甘孜州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第一个把民族团结进步纳入法治化轨道并颁布实施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的地区,是四川省第一个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的自治州。这么多的第一值得深入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教学、科研、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在甘孜州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就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校园与社会结合起来、将学术与责任结合起来,以此做到接天连地做学问,深耕田野抒情怀。


在朱维群、冯俊等嘉宾共同见证下,严庆与甘孜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舒大春共同为基地揭牌。随后,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人民政协网、甘孜州民宗委签署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实践与宣传方面,开启了"校地媒"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新篇章。


活动期间,嘉宾们还共同见证了"中国书房"和"康定市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中心"开馆仪式,并为当地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捐赠了一批书籍和视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