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孚:“一资一码”管好帮扶资产 绿色产业照亮共富路
(道孚县委宣传部何晓红)7月底,在四川省道孚县,一场甘孜州"三农"重点工作暨帮扶项目资产规范管理推进会成功落幕。近日,会议传来好消息:道孚县在帮扶项目资产规范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获得了中央、省、州各级的充分肯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计划于9月在道孚县举办全省现场推进会,并拟推荐道孚县为帮扶资产规范管理全国试点。这一切,离不开道孚县探索建立的"一资一码"精准管理模式。
"铁算盘"摸清家底,"硬规矩"管好家业
近年来,道孚县将帮扶项目资产规范管理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环。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对全县9083个帮扶项目资产开展全方位清查,从天然温泉到产业基地,从闲置房屋到特色度假屋,从农村公路到便民服务中心,全部登记入库、权属清晰,真正实现了"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的"明白账"。
不仅要摸清家底,更要管好家业。道孚县系统构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制定经营性资产"一主体一运营方案"375个、公益性资产"一类一管护办法"7个、到户类资产"一村一管理制度"118个,确保各类资产"有人管、管到位、用得好"。
"一资一码":给帮扶资产上"数字户口"
老百姓有了资产,如何做好确权移交和规范管理?道孚县用两个"秘诀"给出了答案。
一是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机制。村里事党组织先提议,村"两委"共商议,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决议,项目资金使用、建设进度全程公开,让群众看得明白、干得放心。
二是创新实施"一资一码"管理模式。由县农牧农村局牵头,行业部门、乡镇、村集体共同为帮扶资产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编码",就像给资产上了"数字户口",明确资产类别、产权归属、管护责任,条条框框清清楚楚,确保资产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实效益"温暖民心:小根雀长成"摇钱树"
规范的资产管理激活了产业发展动能。通过扶持带动、租赁托管、入股分红等创新模式,道孚县让荒山荒坡、田边地角长出"金果子",让集体草场、闲置房屋变身"摇钱树"。2024年全县各类经营性帮扶项目资产累计产生收益超1800万元,带动1万余农牧户增收。

以根雀产业为例,2022年道孚引进两家龙头企业,专注根雀深加工技术研发。三年来,已推出根雀饮料、保健品、花茶等系列产品。2024年投入衔接资金1290万元建成生产基地,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根雀系列产品总产值已达1820万元,带动群众劳务增收670万元。

更可喜的是,一条完整的绿色产业链已然形成:从种苗培育、规模化种植到采摘加工、销售变现,带动12个乡镇、4611户群众参与其中,实现户年均增收9542元。仅今年上半年,群众采花采叶收入就超10万元。花开时节,漫山遍野的根雀花还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民宿、餐饮等周边产业增收150万元。
长效机制:让绿水青山变成"幸福靠山"
道孚县创新采用"以工代赈+以奖代补"方式,引导群众全程参与种、管、售各环节,实现"干活即挣钱、建设即增收"。就拿根雀产业来说,2022年,居日村80万元帮扶资金通过村民全程参与,实打实转化为群众劳务收入80万元。
"更具长远意义的是,三年后苗木成活达标,这些根雀将确权归村集体所有,成为可持续产生收益的\'集体资产\',子子孙孙跟着受益"居日村党支部书记额孜降初介绍道。
从"一资一码"的精准管理到"四议两公开"的民主决策,从绿叶子变成"金叶子"的产业奇迹到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道孚县正走出一条资产管得好、产业做得实、群众得实惠的乡村振兴新路。这座高原小城的创新实践,正在为全国帮扶项目资产管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道孚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