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水金谷好“丰”景 颗粒归仓秋收忙
(炉霍县融媒体中心 张芯成 索郎绒布) 秋染高原,"康北粮仓"虾拉沱麦穗金黄、麦浪起伏,一台台现代农机正在青稞田野里往来穿梭,忙碌的农民们开镰收割,确保青稞颗粒归仓,田间一派繁忙的"丰"景图。

走进虾拉沱镇瓦达村,马力十足的收割机正在田间纵横驰骋,伴随机器的轰鸣声,一簇簇饱满的青稞穗经过一道道工序便被"收入囊中",完成了收割、脱粒等采收环节。收割群众互帮互助,分工明确,一部分人把脱粒的青稞装袋,一部分人将堆摞好的青稞装车运回家,大家都有条不紊的忙碌着,每一个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家有17亩地,去年留足全家口粮后还卖出了5千斤青稞。跟去年相比,今年的青稞长势更好,收成肯定差不了。"刚和家人一起收割完青稞的瓦达村村民泽仁卓玛,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接着说道,"现在机械化收割太方便了,收割机收得又快又干净。以前,青稞大多都是自给自足,要么留作存粮。现在不一样了,青稞加工后可以制作成青稞饼干、青稞面条、青稞酒等各种产品,销售渠道也拓宽了,我们的销量和收入自然就提高了。"

近年来,炉霍县积极推动青稞产业的全面发展。在种植技术方面,推行粮经统筹、种养循环等模式,采取"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建设高原青稞全链条科技产业示范区,形成"鲜水金谷"青稞产业带。在产业园区建设上,通过整合资源、流转土地,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了青稞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成功打造了高原青稞深加工产业园区,园区内配备标准化无菌生产车间和全自动生产设备,显著提升了青稞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未来,炉霍县围绕聚焦青稞种业比较优势和青稞种植优质要素供给优势,深化"院校+地+企"合作,不断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大力提升科技支撑力度,使得炉霍县青稞品种产品种类更丰富,多渠道赋能青稞附加值。

日落西山,田间的忙碌劲儿却没减。农户们满载着最后几车青稞往家送,背影被夕阳拉得很长,麻袋里的青稞粒偶尔滚落几颗,在地上蹦出细碎的响。从"靠天吃饭"到"机械助收",从"自产自销"到"多元增收",虾拉沱的青稞地里,藏着农民的幸福密码。这秋日的好"丰"景,不仅装满了粮仓,更给炉霍的乡村振兴添了把十足的劲儿,让希望在田垄间悄悄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