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绘新篇 乡村振兴展画卷——甘孜县呷拉乡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的振兴实践
( 甘孜县融媒体中心邹婷 李雪娇 赖红)走进甘孜县呷拉乡,白墙彩绘的崩柯房错落有致,树木青稞新芽吐绿,养殖圈舍中生猪膘肥体壮......这幅生机盎然的图景背后,是75载栉风沐雨间党建引领的赓续传承,是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跨越时代的深度耦合。从人居环境整治到特色产业矩阵构建,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呷拉乡正以组织优势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组织引领强根基,人居环境焕新颜。每周一、周五清晨,呷拉乡柯多村文化小广场前总会出现一支"红色队伍"--村支书呷扎西带领党员志愿者,手持扫帚穿梭在村道巷陌,"现在村里没有垃圾,广场能跳舞,活动室能议事,乡亲们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呷扎西感慨到。柯多村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抓手,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让这个曾经杂物堆积的村落蜕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甘孜县呷拉乡柯多村实现了基础设施与民生福祉的双重跃升。昔日简陋的村级活动室已蜕变为配备现代化设施的党群服务中心,蜿蜒崎岖的乡间小道如今被纵横交错的硬化村道取代。
环境的蝶变催生发展理念的升级。走进村民扎河家,壁画精美的崩科房内,乡干部正在讲解就业帮扶政策。"两个娃娃的大学生求职补贴政策,就是干部上门讲明白的。"扎河的感慨道出全乡基层治理的实效。第一书记金涛介绍,通过党员包户制度,全乡构建起惠民政策"宣讲-落实-反馈"闭环,推动70%农户通过传统手艺实现增收,户均年收入突破5万元。
截至2024年底,柯多村全村累计完成房屋改造33户,新建人畜饮水工程33处,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00%。通过"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至100%,村容村貌实现系统性改善。尤为突出的是,通过发展生猪养殖试点,采取"党建+企业+农户"的模式,2023年-2024年生猪成功出栏63头,养殖户户均增收达1万余元,真正实现了"住有宜居、业有增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下一步柯多村将以党建引领+"飞地经济"蔬菜大棚为核心,通过技术升级、产业链延伸和生态治理,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借助乡村振兴政策红利,探索属于柯多村特色振兴路径。"第一书记金涛对柯多村发展充满信心。"
柯多村成功经验正在全乡复制推广。过去,亚龙村是传统的牦牛养殖村,村民收入增长缓慢,2025年亚龙村产业矩阵破题起势 "集体经济"蹚出新路,通过柯多村生猪养殖实现规模化增收的经验,让亚龙村敢于尝试多畜牧业养殖。
亚龙村第一书记李新彪告诉记者:亚龙村采取"分户联养"的特色模式。目前共有22头优质生猪,按照"一户两猪"的标准精准分配给11户农户。我们建立了"乡-村-户"三级联动机制,每月定期邀请县农牧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内容涵盖科学喂养、疫病防治、圈舍消毒等全流程管理。在巩固现有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我们正在积极拓宽销路,切实消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从生猪发放到饲料配比再到疫病防治,专家手把手教,年底销路乡里还包,村民扎西则玛看着圈里肥壮的生猪充满期待。
俯瞰呷拉乡产业版图,全乡除开生猪养殖以外,牦牛、马匹等特色畜牧养殖、王城百村产业、蔬菜大棚建设项目等形成多元产业矩阵,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下一步,呷拉乡将深化"一村一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拓宽强村富民路径。柯多村与宗呷村将投入132万元,全力推进蔬菜大棚建设;夺拖村、呷拉村依托中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在丹霞小镇投资300万元,打造2栋共计720平方米的特色民宿。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实现乡村旅游资源的高效盘活,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呷拉乡专武部长兼副乡长郭世良表示。

这种"一村一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源于乡党委建立的"党建智库"。由27名党员骨干、技术人才组成的智囊团,为各村量身定制振兴方案,党组织引领下的资源盘活,使全乡形成"多点开花、协同共进"的振兴格局。

【记者手记】从柯多村的"环境革命"到全乡的"产业革命",从"单兵突进"到"兵团作战",呷拉乡的实践揭示着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基层党组织既是规划师,又是施工队;既做资源整合者,又当利益协调人。当党旗飘扬在蔬菜大棚、养殖基地、民宿院落,当党员先锋成为技术推广员、产品推销员、文化传承员,乡村振兴便不再是抽象蓝图,而是可见可感的幸福图景。在这片高原热土上,党建引领正激荡出乡村振兴的磅礴动能,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