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张藏床到藏式民宿:一位甘孜村民的奋斗历程

来源:甘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发布时间:2025/08/29

(甘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拉姆)在甘孜县青柯普底村,格来在民居内,一边熟练地接收着"格来民居"网上订单通知,一边笑着说:"以前哪想过,我们这藏床还能\'睡\'出这样的好日子。"

时间倒回2013年,格来一家还靠着传统农牧业、挖虫草为生,那时候年收入仅2万元,挤在一间低矮的老房里。转机,来得偶然却温暖。

那年夏天,美术学院教授带着学生来到村里写生,找不到住宿,格来把心一横:"要不,住我家?"因为当时条件差,学生们没有立刻住下,去看了看其他家,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格来的家。他腾出房间,添置了几张藏床,用最朴实的方式接待了这群年轻人。一天150元,10个人一住就是20多天--结账时,格来收到了人生第一笔"民宿收入":3万元。

"除去买床单被罩,净赚两万。"格来回忆道,"那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们的家、我们的风景,本身就是\'财富\'。"

就是从这几张藏床开始,"格来民居"正式起步。他不再只等待偶然路过的学生,而是主动扩建房屋、提升设施,把传统的藏家风情与现代住宿需求相结合。他在网络平台注册,还加入了"摩托车吧"吸引背包客,订单从最初的美院学生,扩展到了全国各地的散客、骑行爱好者、自由行游客。

如今,格来的年收入已从过去的2万元涨至8万元,家里的房子也从最初的小屋扩建成宽敞明亮的藏式民宿小楼。牦牛毛毯、藏式家具、酥油茶香--这里既保留着传统的温度,也跃动着时代的脉搏。

格来的故事,不是个例。

在甘孜县,越来越多农牧民依托文化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民宿经济"的致富路。他们不再单纯依赖放牧耕田,而是打开家门、迎接远方客人,用热情和淳朴实现收入倍增,也让甘孜的美被更多人看见。

建州75年来,甘孜县从偏远闭塞走向开放繁荣,从传统农牧迈向文旅融合。一个个如格来般的小人物命运转变,汇成了甘孜县发展的时代交响,而这背后,正是甘孜县75年来坚定不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成果。从通电通网、公路贯通,到网络覆盖、平台入驻,从政策扶持到品牌推广--甘孜县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托起了无数个"格来"的梦想。

辉煌75载,奋进新甘孜。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千家万户温暖的现实,是像格来这样的普通人用双手铺就的幸福之路,更是甘孜县在今天书写下的、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