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千年金工技艺邂逅文旅新篇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7

(藏地阳光网讯)白玉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于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技艺主要分布在白玉河坡一带,河坡被称为"格萨尔王的兵器部落",金属锻造技艺保存完好。2021年,白玉被命名为"中国藏族金工艺术之乡",2023年荣获"非遗四川·百城百艺"称号。

历经岁月的积累,白玉的金属锻造、唐卡绘画、藏式家具制作技艺精湛,每一件手工艺都凝聚着千年匠人的智慧与心血,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以前,这些技艺大多数是靠分散式的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受制于传播渠道与产业规模。近年来,白玉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州委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部署,深度融入"全域博物馆之州"建设战略,依托武侯区等对口帮扶资源,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玉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作为核心,精心打造了白玉藏族金工博物馆,旨在推动千年的传统技艺转型升级。

2025年5月18日,白玉藏族金工博物馆在各界嘉宾、非遗传承人和众多民众的见证下在白玉县建设镇麻通村河坡民族手工艺文旅体融合示范园内盛大开馆。

园区内,具有当地特色的藏式建筑群融合现代建筑风格错落有致地矗立在欧曲河边。馆内展示区分为三层,展陈面积有4900余平方米。其中一层的面积最大,主要展示白玉县厚重的历史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元的民族文化以及熠熠生辉生辉的长征历史。第二层则是金工技艺主展区,通过技艺发展历程、锻造工具、图符、工等内容全方位的介绍了白玉金属锻造技艺。同时还有一些金工七大类的藏品展示。三楼主要用于临展,为全县各行各领域学术交流、研讨、展示提供平台,将持续注入文化创新活力。作为非营利性国有博物馆,白玉藏族金工博物馆将在文化传承、社会教育、区域发展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作为文旅体融合示范园的核心引擎,除金工博物馆外,还配套建设非遗工坊集群、文化演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26间非遗工坊将邀请当地匠人驻场,游客不仅能观摩藏刀、佛具等传统工艺品的锻造过程,更可亲手体验,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可带走的文化记忆;预计带动近200人就业,全面营业后,年接待游客可达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0万元,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白玉藏族金工博物馆的建成,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更是白玉县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未来,博物馆将持续发挥文化阵地作用,通过举办展览、非遗体验活动、学术研讨等形式,讲好非遗故事,擦亮文化名片,让白玉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走出高原、走向世界,为甘孜"全域博物馆之州"建设贡献白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