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县:开心农场种出美丽村庄

来源:来源:藏地阳光网 责编:丁真尼玛
发布时间:2021/09/18

向日葵花海

藏地阳光网讯:(甘孜县融媒体中心 范楚芸/供稿)连日来,在甘孜县呷拉乡呷拉村开心农场,30亩的向日葵进入了盛花期,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绚丽夺目的向日葵花与青稞麦浪相映生辉,置身期间,仿佛徜徉在花的海洋,花与人共同构成了一幅人山花海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荒地变花海 铺就致富路


开心农场

“那边有客人来了,赶紧招呼一下”。一到周末,开心农场就来了不少人,该农场的理事长芶兵和工作人员格外忙碌。自从村里有了向日葵花海,很多人都来到这里打卡拍照。苟兵说,“这30亩地原来都是冻土和硬土,作物种植品种受限,大块的土地一直没找到好项目。去年,我们结合乡村振兴,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工程,建成了这片向日葵花海”。

花卉大棚

去年,芶兵发现,马路沿线的格桑花和小山坡上的杜鹃花,总是特别容易吸引游客的注意,而呷拉村紧邻国道317线,往来的游客还真不少,可惜村里没啥特色,吸引不来人。于是他和村两委一拍即合,通过考察学习,了解到油用型向日葵产业发展前景比较好,而且易于栽种,于是选中了向日葵作为景点来打造。“没想到高原上也有这么漂亮的向日葵花海,跟青稞形成了不一样的景色,特别漂亮!”途径甘孜县的龙女士边拍照边说。

“今年年初,我们从外地带回了向日葵种子,村集体也流转了30亩土地发展油葵产业。大家一起除草、翻地、种植,直到现在终于形成花海的规模。芶兵提起这片已结籽的向日葵,眼神里满是期待。现在,这片向日葵不仅是一个打卡景点,还可以榨取葵花籽油,也算是另一重收益!”

在专家指导下,呷拉村充分发挥村党员干部作用,带领村民参加油葵栽种,让所有呷拉人都参与种植和管理。如今,向日葵基地成为村民们共同呵护的后花园

“一菜难求”到“瓜果丰收”

生态菜园

甘孜县位于川藏北线,距成都620公里。长期以来,全县蔬菜供给主要靠康定、雅安、成都等地运输。芶斌来到甘孜县后,发现这里所有的蔬菜水果都是从外地陆运回来,不仅运输费高,蔬果的新鲜度也不好,他多次考察后,2013年在呷拉村成立了首家高原绿果蔬专业合作社,2019年成立四季绿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刚建立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当时一度想放弃,后来在当地村两委和援藏工作队的帮助下,换掉大棚的种子、肥料等农用物资,还换掉了原本的土壤,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里面了。”芶兵说到,“现在合作社共有10人,其中藏族社员就有6人。”

如今该合作社果蔬种植基地达240亩,其中蔬菜大棚达24个共计12亩,花卉大棚4个共计3亩,家庭农场60亩。主要种植花菜、辣椒、黄瓜、番茄、茄子、甘蓝等耐贮存的品种,还有芍药、百合、羌活等中药材。此外,通过引种试验,火龙果、口口脆小西瓜、草莓、水蜜桃等内地优良品种已在甘孜县种植成功。

大棚蔬菜

呷拉村的普布正在采摘蔬菜,他告诉记者,合作社务工一月能收入3000余元,年收入3万余元,而且还能学到了种植技术。芶兵介绍说,“现在这里也是科普教育基地,不仅让村民学到了技术,也让老百姓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挣到钱,一举两得。”据悉,合作社每个月不仅解决当地群众就地务工近300人次,开展现场技术培训300人次。预计每年可解决当地群众就地务工3000人次,现场技术培训3000余人次。如今,合作社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让本地群众能吃到放心的蔬菜。

“甘孜县这些年发展蔬菜产业,大大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菜篮子,而且这些高效益经济作物的销售以及土地流转的收益,也让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甘孜县农牧农村科技局的负责人说。

昔日荒土摇身一变示范园区

采摘草莓

“妈妈,那边还有一个草莓,帮我摘一下。”5岁的拉珍在水果采摘园,满脸透露着喜悦。在开心农场内,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认领着自己的“一块地”,种植、浇水、采摘,在这里度过充实的一天。

“农场内设置了40多块(20/30/40㎡)土地供租用,每平米10元可供租客使用一年。农场无偿提供种植所需的种子、肥料、水、农具以及技术指导等。”芶兵介绍说,“开心农场还设置了花卉采购区,农场的花卉一年四季都有,随时需要随时有,而且低于市场价。水果采摘区的草莓、西红柿、水果黄瓜也全部是无公害的,比市场上销售口感更清甜。”

2019年,芶兵本着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开心的理念,让高原绿果蔬专业合作社升级为开心农场,竭尽全力帮助老百姓改善生活。如今开心农场已成为甘孜县集示范推广、科普教育、采摘、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文旅农示范园区。农场设有休闲娱乐区、科普示范区、生态菜园区、水果采摘区、花卉采购区。


呷拉村务工村民

“现在老百姓通过合作社,每年收入比原来提升了不少,合作社蔬菜销售一年就达20多万,切实提高了种植效果,也增加了老百姓务工的积极性”芶兵说。

近年来,甘孜县紧扣乡村振兴,加快构建“10+2”现代农业体系,依托当地自然资源,积极探索文旅农新路子,持续拓展产业格局,以产业园区+村级专合组织+集体经济+农户模式为抓手,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有规模、有品牌的乡村产业。该县青稞、油菜、马铃薯、蔬菜基地、雪菊、元根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创业成功11人,直接带动群众增收1700余万元。

眼之所望,蔬果满园,“开心农场”不仅种出了美丽乡村,也让老百姓越过越开心,如今一个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环境靓的美丽乡村新图景正在这里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