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谐”流传于日喀则西部地区的聂拉木县布荣乡、乃龙乡,定日县协嘎乡措果村、向巴村,萨嘎县定嘎乡、夏如乡拉呀村等地。它舞步稳健,舞姿粗犷,音调高昂,鼓点流畅,在后藏地区颇为盛行。
甲谐的表演时间及顺序:萨嘎县定嘎乡的甲谐表演队和夏如乡拉呀村的甲谐表演队,过去都在每年藏历新年到来之际表演。聂拉木县布荣乡的甲谐表演队,过去除了在当地传统节日表演外,每当布荣“扎仓”(寺庙)的高僧讲经时,也在扎仓院内表演。聂拉木县乃龙乡的甲谐表演队,过去主要以支差的方式来进行表演。定日县一带的甲谐表演队,过去除了在定日曲德寺每年上师换届时庆祝表演外,还要在当地群众举行喜庆活动时进行小型的表演。
表演甲谐时男女动作基本相同,只是男性动作幅度大,体现了后藏男性剽悍和自豪的性格;女子动作幅度小,表现出后藏妇女纯朴典雅的风韵。气势恢弘的舞蹈韵律是甲谐的又一大特点。这种特征与它的服饰道具直接有关。“摇头”“甩头”等动作显示头戴大黄圆帽的风度;“摆肩”“拧腰”动作能更好地显示身上所穿古代服饰和佩戴的珍贵装饰的威风和大方;“八字踏步”“四步一点”等舞步,突出下身所穿黑色大裙的顺势飘荡;“双摆手”“行礼手”“单托绕手”等动作,则显示出手上所戴装饰和道具的精美。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上身基本前俯,双膝屈伸,注重整个舞姿的力度和气势。当地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慢板舞蹈像海里的浪潮般雄伟壮阔,快板舞蹈像大地燃烧般激荡热烈,站着像老虎般威武,走着像牦牛般健壮,跳着像雄鹰展翅般自豪,转着像河水旋涡般旋转,舞步点子像打雷般有力。只要掌握了这些内在动律的含义,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它独特的舞姿韵律和特征。
2006年日喀则甲谐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